“内卷化”这个词现在非常流行,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,不明觉厉。但并非所有的人对它存在正确的理解,在很多时候,“内卷”都被以讹传讹地误读了。
01
“内卷”到底是什么
“内卷”,英文叫 involution,最早的拉丁文写法是康德发明的,跟它对应的词是 evolution,也就是演化。
1963 年,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·格尔茨(Clifford Geertz)出了本书叫《农业的内卷化: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》,把内卷这个概念引入了社会生活的领域,他总结内卷就是,“某文化达到某最终形态后,无法自我稳定,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,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”。
直观地说,内卷就是“向内演化”,看似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,其实都是几个固定模式的重复,没有能跳出模式的创造力。简单说,内卷是低水平的复杂化。
让我们举些例子来让你更好地理解。
微雕。正常的画家都是用正常尺寸的纸笔作画,不管是写意还是写实,你欣赏的是画作*内容*的风格和意义。而微雕,却是形式的艺术。今天你能在鼻烟壶上写首诗,明天我就要在核桃上刻一艘船,后天他就能在头发丝上写一篇文章,完了大家都得拿放大镜看……这是自己跟自己较劲。精细真是越来越精细,但只有时间花费和意志力消耗,没有创造力,是低水平的复杂。
中国高考。大学录取的名额有限,家长又都希望孩子上好大学,大家只好没日没夜地备考,形成恶性竞争。中国高考受到大纲的限制,题目如果超纲,就对不起边远地区的考生,可是又要能实现把人淘汰掉,结果只能向大纲之“内”发展、把题目出得很怪。学生们为了上大学不是各显神通追求长板,而是把聪明才智和大好青春消耗在做题这一件事上。所以,高考的内卷之处并非因为它的残酷性,而在于考试内容呈现低水平的复杂,这就是内卷。
红学研究。《红楼梦》就这么一本小说,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翻来覆去地发掘,深入又深入、精细再精细,包括有人拿红楼梦研究管理学、经济学、研究菜谱。红学家有着很好的声望,整天写书作报告,互相吹吹拍拍,日子过得很不错。曹雪芹一本书,养活了多少人。你不能说这种研究是胡扯,它似乎是个学问,但这也是鼻烟壶学问,是低水平的复杂。
政府部门办手续,大企业走流程。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儿,系统会把它搞得越来越复杂,你得盖很多章,你得证明你妈是你妈。办事的人一个个一本正经,给人感觉专业又正规。
小学里的班干部。一个班总共才五十多个人,竟然有“少先队”和“班级”两套领导班子 —— 有班长、大队长、中队长、小队长、小组长、学习委员、体育委员、生活委员、各科的课代表等等,恨不得一半学生都是干部。
有些抗日神剧、包括有些好莱坞类型片都是内卷化的产物。就这么几个类型可以拍,翻来覆去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花钱,其实都是低水平重复,没有新东西。
还有中国人积累下来的诸多封建礼教、各种规矩、各种讲究、禁忌和迷信,也形成了内卷。什么正月里不能剃头,什么风水如何,搬家应该怎么做,这都是因为人们没有新思想、没有新的事情可以琢磨,一天到晚只能把平淡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精细,搞低水平的复杂。可你要说升华出来什么新的精神来了吗?没有。可以说正在走向内卷。
所以,内卷的关键不在于有竞争,而在于“向内演化”,是是低水平的复杂。陷入内卷的人很可能乐在其中,都不觉得那是悲哀。
02
“内卷”不是什么
“内卷”本是个很别致的观察,可惜被给误读了。
最早把“内卷”这个词引入中文世界的,是一位从海外回国的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。黄宗智 1985年出了一本书叫《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》,其中提到中国的小农经济,劳动力过多,土地又有限,形成了一个“过密化增长”,单个劳动力的产出已经出现了边际生产率递减的情况。也就是说,投入到土地中的人越多,平均每个人就越穷,可以说已经是内耗——黄宗智把这个现象叫做内卷。
然而,黄宗智这个用法是错的,中国小农经济的那个意思应该叫马尔萨斯陷阱,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核心论点,是一种对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土地产出增长速度的担心。黄宗智想用个新词“内卷”,结果他搞错了。而后,“内卷化”这个词之所以能这么流行,又加上了中国民间思想家的误读以及“键盘侠”们的功劳。以至于现在只要看起来是让人难受的竞争,就被称为内卷,程序员 996 加个班,也叫内卷。
正如上文所说,“内卷化”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,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、内耗的状态。但内卷,不是内耗。内耗和内卷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?“内耗”式的危机不会长久存在,或在真实世界中很少发生。如果你觉得这里已经都开始内耗了,没希望了,那你直接走不就行了吗?如果你说大家都走不了,那这个社会肯定是不稳定的,会出大问题。而内卷,却是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现象。
同样以前面的高考来举子,因为人多名额少,选拔优秀人才的直观办法是增加难度,像彩票、诺贝尔奖、奥运冠军、电影明星,这些都是“中奖者”极少而“炮灰”极多的项目,但是这些项目并没有内卷化。再看美国的高考,名校录取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在高中开设大学课程,因为优秀人才可以尽量发挥,所以不能叫内卷。所以,内卷的关键不在于有竞争,而在于“向内演化”,是精细化,是低水平的复杂。内耗是危机,内卷却是一种无声的悲哀。陷入内卷的人很可能乐在其中,都不觉得那是悲哀。
03
“无醛大战”是“内卷”吗
当下定制家居的“无醛潮流”是内卷化吗?
2020年,定制家居界正刮起一股“无醛旋风”。头部品牌推出了专门的无醛添加板,欧派是“无醛添加爱芯板”,索菲亚是无醛添加“康纯板”,尚品宅配是无醛添加“康净板”,其他二三线品牌积极应战:玛格林醛板、百得胜无醛添加纯享板、好莱客原态板、好莱客净醛板、金牌纯净板、维意定制蝶态板、我乐乐芯板、皮阿诺欧松板、顶固竹香板、劳卡原木微粒板、诗尼曼禾香板、全友绿色生态板、合生雅居OSB无醛板、伊仕利伊芯板……至少有20家定制品牌推出了无醛产品,将无醛视为产品的一种核心卖点。一出“天下无醛”的大戏好不热闹。
对此,业内有倡导/支持以及旁观/反对两个阵营。
倡导和支持者的观点认为:
无醛市场现象的形成,背后有两个关键推动力,一个是家居技术的升级,另一个是环保家居的消费需求升级,而无醛的走红也非一朝一夕之事,而是经历了多年的技术积累、产品迭代与市场培育。
环保板材不是定制家居行业的核心价值,而是信任起点。因为甲醛问题依然是家居装修里的一大痛点,所以无醛为什么会受到业主的欢迎。消费者对无醛添加的热捧,并不简单是对甲醛的恐惧,更多的还是对环保健康家居的渴望。定制家居的“无醛大战”,会推高整个行业的环保标准,整体环保准入门槛的提升,消费者是最终的受益者。
“屋顶之下,本该无醛”,做到无醛是本分,顾客应该不会满意的,但你做不到,顾客是非常不满意的。
旁观和反对者的观点认为:
针对大众普及性的工业品,也无需通过度追求超出安全标准以外的极端需求。这种超出安全以外的所谓的好,既对消费者无实际意义,对工业生产也是一种成本上的负担和浪费。为什么欧美在板材上从不炒作无醛概念,消费者也几乎没有无醛的要求,因为大家对安全有明确的定义。欧美发达工业国家,对家具板材的要求是E0级或E1级(我国的室内家具标准,就是参照欧洲的E1级标准制定的)。E0级虽然也含有一定的甲醛,但E0级已完全达到对环境要求较苛刻的“实验室”级别了,已经是非常安全的级别了。自然界里有太多的有害物质,并不是所有天然生长的就一定无毒无害,微量的甲醛释放也不代表不安全。没有一个人能够生活在无尘的真空里,归根结底要的是对健康无害的安全性产品。
目前的定制家居行业的各种环保板材名称漫天飞舞,各执一词,彻底把终端消费者,甚至是从业人员搞懵了,这是一种过度营销。对于处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状态下的消费者来说,反而增加了他们购买产品的搜索比较成本、时间成本。对于定制家居来说,不要让我们的消费者,在称谓不一、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板材面前彻底迷失了方向,而应花大力气提升风格、艺术、美感、品质、审美和艺术品位,这些才是消费者真正渴求的东西,满足得越好,顾客的满意度越高。
内耗是迫在眉睫的危机,内卷是更长期的忧患。内卷给我们的教训是复杂不等于高级,更不等于先进。 不论是内卷还是内耗,真正的解决办法都是创新。你得跳出当前这个发展模式,不断学习真正的新思想才行。如果到了 S 曲线的平台区,就要寻找第二曲线,积极探索蓝海。如果把陈旧的老思想用新词包装一遍再拿出来用,这也是一种思想上的内卷。(来源:新浪家居)